
传感发展史:从机械到智能的多次跨越
技术突破:MEMS传感技术的崛起与优势

MEMS光纤质量流量控制器,图片来源:拜安传感
DIGITIMES Asia曾在去年发布报告称,中国MEMS传感器制造商正加速研发。目前中国MEMS市场还主要由博世、大陆、德尔福和森萨塔科技主导,但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也为中国MEMS传感器公司创造了新的机会,赛微电子、美泰电子、拜安科技等企业崭露头角。
如拜安科技将MEMS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的结合,独辟蹊径,成功生产出MEMS光学加速度传感器、MEMS光学压力传感器等多款产品。需要明确的是,MEMS光学传感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MEMS传感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是一种将被测对象的状态转换为光信号并进行传输与处理的新型传感器。
微型化MEMS光纤传感器,图片来源:拜安传感
拜安科技的超高精度MEMS光学传感器,通过微光学、多介质、巨集成为特色的自主MEMS光学制造工艺来实现干涉仪的芯片化和传感器化,具备应变、压力、加速度等多类别力学参量的无源、宽频响应、超高精度测量能力。
传统光纤传感器中光纤同时作为敏感元件和传输介质,而MEMS光学传感器中光纤仅作为传输介质,因此MEMS光学传感器具有更加优异的抗干扰能力,是解决目前工业AI传感器瓶颈的可行路径,覆盖了高端传感器的产业链全环节,已形成一种全新的传感机理、核心芯片、重要传感器和行业新体系。
作为原创和持续引领的超高精度MEMS光学传感器IDM厂商,目前拜安科技建有可量产MEMS光学传感芯片产线,专注于宽频高精度MEMS光学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公司投建的“6英寸MEMS光纤传感器特色研发小试线”年产能为1-1.5万片晶圆,未来可扩产至3万片/年。
6英寸MEMS光纤传感器芯片特色产线,图片来源:拜安传感

传感器应用领域,图片来源:拜安传感
如在风机发电领域,叶片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发电效率与使用寿命。风机大型化和海上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叶片长度不断增加,主轴负载上升,叶片事故频发。
据统计,2023年一年内出现多起叶片事故,其中80%的风机叶片存在气动不平衡现象,这不仅导致大容量风机发电量损失严重,还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同时,风机所处环境复杂,易遭受雷击、覆冰、腐蚀等损害,进一步加剧了叶片监测的难度。
但目前传统的监测技术如电传感方案存在供电难度大、容易引雷、无法安装在叶片上实测数据等问题。无人机方案虽能远距离检测叶片损伤细节,可无法获取实测数据。传统光纤光栅方案需要定期维护。这些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机叶片监测成为行业长期痛点。
轨道交通领域,受电弓网动态耦合性能是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接触压力和硬点冲击状况,关乎车辆受流质量和列车运行安全。但现有的非接触式相机方案、光纤光栅传感方案和电传感器方案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非接触式相机方案分析能力有限,光纤光栅传感方案传感器超限超重、频响范围和精度不足,电传感器受电磁干扰严重且性能衰退明显,还易引发导电事故,日常巡检还需耗费大量人力。在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监测难度极大,存在诸多检测盲区和功能空白。
航空领域,大飞机复材占比不断提高,对结构健康监测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在大部件、大装备力学载荷和损伤监测方面,数据数量少、质量差、缺算法,使得结构损伤识别困难重重,成为制约大飞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还有核电领域,现有电传感器长期精度和耐受辐照能力受限,也无法满足核电站数字化提升对捕获故障早期瞬态、微弱、广域信号的要求。核电站温度、液位、压力、流量等测量控制仪表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传感器技术的突破成为关键。
智能传感需求倒逼技术升级。目前,MEMS光学传感器就能很好满足上述领域的监测需求。在风机叶片监测中,MEMS光学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叶片的载荷、振动、噪声等参数,实现全生命周期故障诊断与预测,且几乎无需维护。
拜安科技负责人介绍:“目前,拜安科技与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截止2024年底,实际安装风机数量超过2000台。”
此外,在轨道交通受电弓网在线监测方面,MEMS光学传感器能够准确监测弓网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网的硬点,为保障弓网系统的可靠运行与维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持。解决方案已成为中国标准城轨列车的推荐配置,广泛应用于120多条地铁线路。
在航空和核电领域,MEMS光学传感器不但频率响应范围宽、具有超高分辨力和测量精度,而且体积微小、耐辐照,可以植入到装备实时获取温度、应变、压力、加速度、位移等多模态原位数据,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提质增效。